江苏师范大学中华家文化研究院简介

 

江苏师范大学中华家文化研究院系江苏省重点社科研究基地。是以家训家教、家礼家德、家风门声、家规家法、家乘家学等家文化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机构。研究院经江苏省委宣传部批准成立于2017年7月,也是中国孔子基金会与江苏师范大学共建的中华世家文化研究基地,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共建的家庭教育研究与培训基地。

研究院目前设有四个研究方向。一是中国传统家训文献整理与研究;二是传统家文化与新型家文化建设研究;三是新时代优秀家风培育研究;四是家庭教育与婚姻家庭问题研究。

研究院现有教授、副教授等专兼职研究人员14人。首席专家兼院长为陈延斌教授,副院长为葛大伟副教授和张琳副教授。此外,还有全国各地家文化研究兼职研究员30多人。

几年来基地成员完成和在研的项目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传统家训文献资料整理与优秀家风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传统家风家训文化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策研究”,“传统家礼文化涵育新时代礼仪文明研究”,“老龄化社会孝道观念的代际传递及其对代际融合的影响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百年历程和基本经验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对策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度凝练与传播、认同对策研究”;贵州省社科规划办重大招标项目“中国传统家礼文献整理与研究”;江苏省社科规划办委托项目“江苏家训史研究”;江苏省社科规划项目“习近平新时代家风建设思想研究”、“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中领导干部家风建设长效机制研究”、“优秀传统家礼文化涵育公民家庭文明素养研究”、“江苏省家庭法规立法研究”、“江苏家训文献整理与研究”、“明清时期江苏地区士人家训对子弟教育和文化的影响研究”等。

研究院成立几年来,成员在《人民日报内参》《光明日报》《马克思主义研究》《道德与文明》《伦理学研究》《孔子研究》等报刊发表论文120多篇,其中,发表于《马克思主义研究》封面文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文化的若干思考》等被多家刊物网站转载;发表于《红旗文稿》的《培塑新时代家风的丰厚文化滋养》《以家风建设促党风政风民风建设》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发表于《光明日报》的《论家庭建设》被《求是》转载。撰写的《关于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文化的建议》,被教育部社科司采纳上报中央相关部门决策参考。撰写的《关于江苏省家训家风文化建设的建议》被省委主要领导批示采纳;《推动我省开展孝道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被《江苏宣传工作动态》“社科基金成果专刊”采纳发表。

研究院成立以来,出版的著作有:受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委托出版的《中国传统家训文献辑刊》30卷(其他60卷即将出版);受中纪委中国方正出版社委托,出版的专著《家国情怀:中华民族优秀家风文化》;承担的“江苏文脉”工程项目成果《江苏家训史》(专著)已经出版;受教育科学出版社、凤凰出版集团委托,主编出版了面向大众的家训普及读物《中华十大家训》(5卷本)《中国好家训》等。研究院还与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合作,完成了“中国家训文献与家训家风研究数据库”第一期建设工作。与中国孔子基金会共同组织编写的《中华世家文化研究丛书》第一辑2021年正式出版发行。

基地成员研究成果获江苏省政府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国家新闻出版署全国青年优秀读物二等奖,教育部社科成果三等奖,中央文明办“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奖”,江苏省第四、五、六届“五个一工程”奖,“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优秀成果奖等数十项。

在中国传统家训家风文化现代价值的挖掘、开发方面,陈延斌教授带领课题组基地将学术研究与应用研究结合起来,为党和政府相关部门提供的10多项决策咨询获得采纳或获批示。在家庭教育和婚姻家庭问题指导方面,李梅教授近年来在全国作家庭教育、婚姻家庭问题、学生健康心理调节方面的讲座300多场,“李梅教授家庭课堂”视频号发布视频200多个,浏览量100多万。陈延斌、孙配贞、葛大伟、朱莉涛、张琳等,近年来也先后在学校和党政机关、基层社区等开设家训、家风、家教和孩子心理健康等专题讲座350多场,反响良好。在服务地方家文化建设方面,受江苏洪泽县委邀请,基地与其联合进行了“传承好家训,培育好家风”实证研究,指导该县城市社区和乡村家训家风文化建设,中央电视台介绍该县经验,县委书记徐东海在2016年2月25日中宣部、全国妇联召开的“全国最美家庭讲好家训经验交流会”上介绍经验。

研究院成员正致力于挖掘整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家训家风文化等家文化资源古为今用,即将出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成果《中国传统家训文献集成》(16卷),《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研究》,《中国传统家礼研究》等。同时关注当下家庭家教家风问题的对策研究,力争多出代表国家水平的精品力作,为家文化研究者、爱好者提供文献参考,为全国家庭教育和家庭家风建设提供切于实用的对策建议,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