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文化

在美中感受家规的力量

发布时间:2017-04-26文章作者:康弘浏览次数:479

     在我国,家规很多时候与国法相提并论,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强调的就是对家庭的有序治理,体现了浓厚的规矩意识。正因如此,在人们的印象中,家规往往意味着尺度与约束,其背后隐藏的总是威严的面孔,或是受责罚的身影。以家规为主题的图书,也因而大多严肃有余,活泼不足,让人难以亲近。

     20173月,由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络中心编写的《中国家规》一书出现在读者面前。这本书一洗传统家规图书的窠臼,从形式到内容都让人耳目一新。单看这本书的封面,可谓淡雅至极:只有一列书名、一幅剪影,看不到任何宣传性文字,也没有博人眼球的腰封。这样的一本家规图书,摆在书店里也许无法引起读者的过多关注。但是,翻开本书,便让初见之人不禁暗暗疑惑:家规图书还能做成这个样子?是的,本书让我们多了一种接近家规的方式——在美中感受家规的力量。

     从生动讲述中感受文化之美

     本书脱胎于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名牌栏目——“中国传统中的家规”。这一栏目从20155月推出,通过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延续和弘扬中华民族的“家国”文化,至今已发布90多期。本书从中精选中国历史上50个有影响的人物或族群的家规,通过讲述人物经历、家族变迁等家规故事,解读家规精要,挖掘文化内涵,诠释家国情怀,全景式、多方位展现中国传统家规的深厚历史底蕴和独特人文魅力。书中穿插了大量相关文史知识点,收录了传颂千年的诸葛亮《诫子书》、朱熹《朱子家语》以及被誉为“治家之经”的朱柏庐《治家格言》等家规名篇。丰富多彩的内容使得本书的知识性、文化性、生动性大大增强,也使本书的读者对象不仅仅局限于有“齐家”之需的各级领导干部,同时也适合广大普通读者,更适合每一个有家国情怀的中国人。中央文史馆馆员、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教授为本书作序,序言全面梳理中国家规的发展脉络,展现蕴含其中的文化自信,进一步增强了本书的历史文化内涵。阅读本书,无异于开启一次穿越时空的历史文化之旅。

     从家训警言中感受思想之美

     “只有我们具备独一无二的思想,才真正具有真理和生命。”从这个意义上讲,思想之美才是人生之大美。本书正为我们从一个侧面展示了这种美。书中精选的人物或族群中既有至圣先贤,又有大家鸿儒,这些历史人物的思想已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他们的治家之道至今仍具有宝贵价值。书中每个人物或族群下皆置一则最能体现其思想精华的警言,言约而旨远。比如陶渊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朱熹“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杨慎“临利不敢先人,见义不敢后身。”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张謇“门第不可依,成事在奋斗。”这些充满浩然之气的名言警句,早已超越家族流传四海。全书摘译近200条家规,内容涉及孝悌、修身、齐家、治国等精神文化的多个领域,以及治学交友、待人接物、婚姻家庭等社会人生的多个层面。比如福建客家林氏家训从居身、居家、居乡、居官四个方面告诫族人:“端正勤俭,是居身良法;仁恕正直,是居家良法;恭宽容忍,是居乡良法;廉洁奉公,是居官良法。”曾国藩在家书中要求子弟勤俭戒骄:“诸弟在家,总宜教子侄守勤敬。吾在外既有权势,则家中子侄,最易流于骄,流于佚,二字皆败家之道也。万望诸弟刻刻留心,勿使后辈近于此二字,至要至要。”这些闪烁着智慧光芒的家规家训,凝结了古圣先贤的丰富经验,照亮了后人的修身齐家之路。

     从精彩点评中感受沟通之美

     本书所收录的50个家规,每一个内容都很丰富。那么,每个家规最为精彩、精华的部分是什么?这些家规从历史中走来,如何赋予时代内涵,以新的姿态来到今天?针对这些问题,本书为每个家规设置了“名家之言”,邀请二月河、冯骥才、高建群、唐浩明、王跃文、卜宪群、郦波、王立群、解玺璋、杨朝明等著名作家和文化学者对每个家规进行点评。作家学者在相关领域浸润已久,以名家视角切入每个家规进行点评,犹如架起一座座沟通的桥梁,让读者更为快捷地接近每个家族、每个历史人物,更加准确地领会每个家规的精髓要义。著名作家冯骥才以“内在的力量”为题点评王家大院:“晋中王家大院确实构成一种奇观,上百宅院,数百屋宇,相隔相通,错落有致,蔚为壮观,貌似一城。这是横看。若去纵观,历经明清两朝,上下贯通三百年。一个家族何来这样强劲的生命力?除去政治和经济上的保证,还有一种内在的力量,就是靠家训家规。规严训良,家运必久。”著名学者王立群以“一个大写的人”为题点评河南安阳马氏庄园的马丕瑶:“就是这样一个获得守法循吏和干练良吏头衔的人,仍要每天把自己关到‘约斋’来幽独审己,用他自己写的《约斋铭》,‘一约再约’,反省惕厉,检讨自己有无‘辜负衣食父母和愧对循良’之处。这是真儒者所独具的内功,也是为后人教育子孙留下的绝佳示范。”名家点评让我们对传统家规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也进一步强化了本书带来的启示:严规良训可以变成个人的尊严与骄傲,可以带来家族的繁盛与兴旺。

     从现实触摸中感受传承之美

     本书讲述的是传统家规,但这些家规不是尘封在故纸堆中的陈旧条文,也不是摆放在博物馆里的文物典册,而是跨越历史传承不断的规范,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千百年来,家规养成家风,家风泽被后人,宛如一条川流不息的河流,流过历史,流进现实。家规的生命力就隐藏在这绵延不绝的传承中,体现在每个家族的现实观照中。本书匠心独运,每章专设“人文地理”,将每个家族人物所在地的交通方位、历史人物、民俗物产等一一列出。这一设置穿越古今,实现了历史与现实的交汇。每个人物、每个族群的生活,都可以在书本上找到印记,更重要的是,这些印记就在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中,只要愿意,我们随时可以去触摸,去感受。在浙江金华的郑义门祠堂前,当你看到“江南第一家”的巨大匾额,以及门前两旁的“耕”“读”“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题字时,也许会对这个家族从宋到清“173人出仕无人贪墨”的历史有更加深刻的感悟;漫步安徽桐城的六尺巷,当你在巷口看到清代大学士张英的《让墙诗》时,或许会更加理解贯穿其家规家训的主旨:“读书者不贱,守田者不饥,积德者不倾,择交者不败……”

     从精妙设计中感受图文之美

     翻开本书,初看可能以为是一部风景旅游指南,或是一部文化艺术图鉴。其实,这正是本书的突出特色——图文并茂。全书选用的图片多达500余幅,极大地提升了本书的美感。在“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诸葛村一章,不仅可以看到“八阵图”基点、丞相祠堂、雍睦堂等古迹,还可看到岳飞手书前后《出师表》石刻;在“以迈往之气,行正大之言”的苏东坡一章,不仅可以看到长江赤壁遗址的大幅彩图、三苏祠、苏堤春晓等风景名胜,还可以看到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的苏轼手书《寒食诗帖》;在“执事有恪,厥功为懋”的王羲之一章,开篇一幅跨页彩图宛如水墨画般展开,文中更有王羲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神龙本、赵孟頫绘画《流觞曲水》相辅相佐。这些精美的图片与书中的内容密切相关,互为映衬,既突出文化传播的本色,又体现现实性和时代特点,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读完全书,掩卷之余我们不妨回头再看看封面:方方的宋体书名,圆圆的教子剪影,大片空旷的留白,仿佛方圆之中一望无际的原野或天空。这似乎也有了最美的寓意——规矩给人以自由,正因为这些美好的规矩,自由的净土才会如此广阔!(康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