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9月,由中国孔子基金会世家文化研究基地和江苏师范大学中华家文化研究院组编的《中华世家文化研究丛书》第一辑出版,包所徐州权、阎、徐、梁四姓氏世家文化研究。本期介绍梁氏世家。
探讨研究世家文脉发展,不仅是研究家族文化的问题,也是研究当地文化不可或缺的内容。《徐州梁氏世家文化研究》作者梁成琛说:“梁氏世家在传承家族文化方面始终不遗余力。徐州各支系的梁氏谱牒内容丰富,有新旧序文、源流世系、仕宦人物、建置坟墓、褒赠杂事等,向后人展示了一个家族繁衍生息的历史发展图卷,尤其是谱牒中的序文、圣旨、像赞、碑文、名人传略行述以及艺文志等,信息丰富,为地方研究提供了参考。”
徐州卫和梁姓迁徙
“明代,徐州处于南北二京的中心位置,属于交通咽喉。朝廷对徐州的军事地位高度重视,在徐州设有两卫:徐州卫、徐州左卫。为保证军队的兵源及供给,朝廷推行了军户和屯田制度。凡军士都是世袭的,单独编户籍,叫作军户。徐州卫所军籍迁徙是徐州移民的显著特点,当今徐州一些大家族的形成也与军籍迁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梁成琛介绍。
“明代的卫所制度是明太祖朱元璋模仿北魏隋唐的府兵制、吸收元朝军制的某些内容而制定的,是明朝军队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制度。史载,凡是防区在一府之内的设所,一府以上者设卫。一卫有5600人,长官为指挥使。”从当时的户籍、军籍记载,梁成琛从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现象,“明初军籍的迁入使徐州成为南北方各姓氏迁徙源流的枢纽,从而形成了今天依然有案可稽的诸多姓氏家族的根基,诸多徐州明代初期军籍迁徙的家族之后又有一部分迁徙到了全国各地。”
《徐州梁氏世家文化研究》记载,丰县梁寨梁氏始迁祖原系军籍,今梁寨梁氏族人是徐州左卫属后所百户户名梁胡、梁二的后人。梁胡是元户部尚书梁道佑之子梁兴(谱名元幸)旧名,梁兴之子梁俊为邳州所百户,另一子梁鲤为梁寨梁氏始迁祖。梁二则为明代户部尚书梁材之祖。
梁成琛说:“梁寨镇历史悠久,早在远古时候,由于洪流恣肆,水患为虐,到处一片沼泽。这里经大禹治水,形成了平坦肥沃的土地,春秋时为大彭氏国属地泗水郡安乐乡。梁寨原名洛城,为丰县十大古城之一。据《梁氏宗谱》及梁氏家族传说,梁寨旧址上曾有‘洛城’二字的石碑出现,后在康熙年间被黄水淹没。”
根据《梁氏宗谱》古谱的序文记载,梁寨在唐代叫柳解元村,传为“柳子”(柳毅)的居住地。这里所说的柳毅,是唐传奇《柳毅传》中的人物。《柳毅传》讲的是落第书生柳毅遇见洞庭龙女在荒郊牧羊,龙女要求柳毅传书解救,柳毅允诺,龙女得救后思慕柳毅,后经许多曲折,二人终于结为夫妇。《柳毅传》为唐传奇名篇之一,宗谱中关于柳解元村的传说,寄托了百姓的美好愿望。
柳子戏的梁寨之缘
《徐州梁氏世家文化研究》一书,还讲述了梁寨是柳子戏的发源地、柳子戏与梁寨旧名柳子村由来的有趣过程:
元末明初,梁氏在村南兴台寺遗址上设立集市,进行买卖交易。这里地处黄河北岸,交通便利,商贸交易发达,既是经济活动中心,又是文化交流中心,经常有各地戏班来此演出,各地戏迷多汇于此。
明弘治十二年(1499),梁氏家族的梁材随父迁南京后进士及第,梁家为了庆贺,从山东定陶与无棣各请来了一个戏班,唱“对台戏”。正当两个戏班子对抗时,梁氏家族有人手拿一根柳棍施展了一番棍术,接着高声喊唱一句号子“无棣哈哩哪———哈哩———”,音韵婉转,声调激越又凄楚,顿时把两个戏班子镇住了,全场鸦雀无声。梁氏家族的长者为了安慰两家戏班,赶忙说那个人疯了,不要和他一般见识。不料两个戏班的领班非但不见怪,反而要请那个梁氏族人指导“唱腔”。之后,两家戏班在戏词中均融入了那句“无棣哈哩哪———哈哩———”的唱腔,并定名为“无棣哈哈腔”,又称“柳子调”。
梁氏家族是个文成风、武成器的家族,出过武举,武庠众多,很多人喜欢武术,有人便建议戏班增加“真功夫”。于是,柳子戏中每逢武将出场,必先在台上表演踢腿、打飞脚,发怒时双脚跳起表示急躁情绪,对打时多用真刀真枪。随着时间的推移,柳子戏又吸收了其他剧种声腔的曲调。
“柳子戏又名“弦子戏”,在清代中叶的山东一带盛极一时。柳子戏既有北曲豪放粗犷的风格,又有南戏委婉细腻的特征,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梁成琛说:“尽管许多人不清楚梁寨还有个‘柳子村’的名字,但现在依然能够在梁寨民间领略到当年柳子戏唱腔的韵味,那一声‘无棣哈哩哪———哈哩———’以及往昔柳子村的方言文化韵味仍在流传。”
从漕运码头到寨堡
梁寨镇有一片近40亩的梁寨梁氏家族林地,这里原是一处明清时期的梁氏墓碑园林。2008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梁寨梁氏碑林的两通“诰命”碑被鉴定为清代文物。梁氏族人又几经周折,从村子里查找到其他清代梁氏墓碑碑身,其上的文字对研究徐州铜山、丰县的河防、漕运等提供了物证。
梁成琛根据地方文献和族谱记载,向记者讲述了梁寨的由来:“黄河北岸,明代楼子集(梁寨镇南的梁行)是徐西北的漕运水旱码头,梁寨梁行梁氏十三世梁彦奎为清嘉庆年江南徐州镇标中营千总,十四世武举梁宝光为丰上汛协防。由于当时梁家掌控漕运码头,族人们多做起了船行与粮食生意,之后梁家又得到官府的支持,生意越做越大,梁寨也越来越繁荣,逐渐形成了一个大的村落———梁行(粮行),之后虽然黄河改道,但是这个古老的地名却保留了下来。清代,由于村落扩大,人们出于建寨自保的目的,建了寨墙、寨门,梁行的地名逐渐被梁家寨(梁家砦、梁寨)代替,并形成了梁寨集镇,梁寨由明清漕运码头变为了防范外侵的寨堡。”
梁寨码头在明清时期被视为军事要塞,由萧县渡黄河进入丰沛地多经此处。地方史志记载,清咸丰年间,清政府在沿黄河地区设防,查勘官私渡口,安设营寨,阻挡捻军北上。梁寨的梁氏为了加强对水旱码头的防护,在村南的黄河渡口高头上用土围筑了两个土炮楼。梁氏家族自发组织族人日夜守寨,捻军数百人数次冲击寨子,未能攻进而退去。
梁成琛介绍:“在遥堤(高头)上修建的大小两个土炮楼,当地百姓称为大炮楼和小炮楼。清末,人们在这里拓宽了与河道并行的马路,谓之‘洋马路’,直通寨里。解放后,梁寨以南的部分河沟渐渐被填平,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梁寨南门以及码头河道的痕迹仍依稀可见。如今,明清漕运船行遗址碑仍存于梁寨镇西高头村。”
◆相关链接
柳子戏,流行于山东、河南、河北、江苏、安徽的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柳子戏又名“弦子戏”,亦称“北调子”“糠窝子”,是中国戏曲四大古老剧种之一,由元明以来流行于中原地区的俗曲小令衍化而成,在清代中叶盛极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