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配贞,男,山东泰安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江苏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华家文化研究院研究员。江苏省第六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骨干教师。江苏省心理学会监事,江苏省社会心理学会理事,江苏省社区心理学专委会副主任。Frontiers in Psychology(SSCI二区)杂志客座副主编,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心理科学》、《心理发展与教育》等杂志同行评审专家。
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心理学、道德心理学、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主持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等12项课题。在Current Psychology、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心理学报》、《心理发展与教育》、《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全文或摘要转载。
近年来关注“孝道与家庭教育”这一研究主题,主持了该主题有关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两项“社会转型中青少年孝道观念的变迁及其衍生的孝道困境问题研究”、“老龄化社会孝道观念的代际传递及其对代际融合的影响研究”和省部级课题三项,发表了该主题有关系列论文。系列研究考察了社会转型期青少年孝道困境的现实表现,编制了青少年“孝道困境应对方式”情境测验,调查了青少年孝道困境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分析了个体传统性-现代性、青少年双元孝道观念对五种孝道情境下应对方式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转型期孝道困境的消解方式。一方面,传统孝道的传承与现代转型。传统孝道中既存在精华性的部分也含有具有历史局限性的成分,应加以区分、批判继承。为了使传统孝道在新时代继续焕发生命力,传统孝道需融入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新内涵。重构的新型孝道文化应该遵循平等性、聚焦性、情感性、双向性和自律性等基本原则,以适应新型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开展青少年孝道教育。通过孝道教育,提升青少年孝道观念水平。同时,通过孝道教育,引导青少年在遇到孝道困境问题时采用积极应对方式如兼容并蓄问题解决策略。